注冊公司后被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吊銷營業執照的后果有多嚴重?
注冊公司后想要退出市場主體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企業內部調整或經營出現問題主動退出市場,二是由于觸犯想法法律法規被工商局依法吊銷營業執照。盡管兩者退出市場的實質效果都是導致公司法人失去法人資格并消失在市場中,但兩者在法律層面上的影響確實巨大的。公司注銷是以公司主動申請為前提,是企業的主動行為,是公司法人、出資人或股東的合法權利和義務。但如果是被工商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吊銷營業執照則是對違法組織作出的一種行政處罰,是被動的接受法人資格被剝奪、喪失名事主體資格的一種方式,非自愿注銷的這種處罰,使企業無法繼續從事市場經營活動。
注冊公司
有些經營者對于公司注銷和公司吊銷有很明顯的認知偏差。認為公司注銷是一件費時費力且沒有必要的行政流程。不僅需要跑很多單位,而且還要花錢公告。甚至有些人還把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當成是一種解脫,認為是解決了一件麻煩事兒。因此往往通過不主動參加年檢、不在規定時限內繳納稅金等方式挑戰國家的相關法律以達到“公司吊銷”的目的。豈不知這種自殺式行為往往會帶來嚴重的法律后果。公司注銷也是需要跟注冊公司時一樣,要經過法定注銷流程的。首先,吊銷營業執照會給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責任人帶來一定的限制。根據相關規定,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名稱三年之內不得使用,《公司法》第57條規定,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并對該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公司、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經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也明文規定: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并對該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其次,被吊銷企業的出資人或有限公司的股東應依法履行組織清算的義務,拒不清算的,要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后果。另外,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應當將營業執照公章、合同專用章等繳回原登記機關,拒不繳回的,屬違反登記管理法規的行為,可以提請當地公安機關協助收繳。利用應收繳的營業執照從事經營活動的,按無照經營論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完善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如果出現被吊銷營業執照或者其他一些違法違規的企業,其公司名稱、法人個人信息、不良行為介紹都會被詳細的記載在企業信用平臺上。其企業和法人的信用也會隨之終結。被記載在公示系統中的信息將會長時間的停留在數據庫中。這種分類監管、實名登記的制度,不僅較少了大眾失信的行為概率,也可以方便投資人、消費者對市場的調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因此大家注冊公司之后一定要按照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合規合法經營,公司無法經營時也要主動辦理公司注銷手續,避免出現以上情況。
凡本網站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人所有。網站內容僅為傳播信息以供大家參考學習。如有侵權,請來電告知,本網站立即給予刪除。